王大鸣:打破城乡界限 补齐乡村教育资源短板
针对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教师难招难留等问题,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上,住辽全国政协委员王大鸣呼吁,推进县管校聘,打破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职业身份的界限,实现城乡间教师充分交流轮岗,补齐乡村教育资源短板。
王大鸣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农村地区教育投入力度,为乡村教师解决编制、提高补助标准、在职称评定上优先考虑,但实践中,由于城乡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很多乡村教师在解决编制后仍想办法离开乡村。“城市教师支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乡村教育资源不足问题,但从长远看,对改善乡村教育质量的贡献十分有限。”王大鸣说。
如何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平衡、补齐乡村教育发展短板?王大鸣建议,强化政府对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教育部门要持续释放城乡教育一体化政策信号,在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的同时,把教育一体化工作纳入省、市、县三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范畴,激励并督促各级政府制定好农村教育规划,优先保障农村教育投入,扩充农村地区优质教育资源,最大程度促进省域、县域城乡教育公平发展。”
王大鸣建议,还要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引导优质师资力量向乡村延伸。一方面,加大对村小、乡镇中心校和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快提升镇中心校和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缩小与城区学校的差距,提升乡村学校的吸引力。
“城区学校与周边乡镇学校还可以‘大手拉小手’,通过成立教育集团的方式,推进一体化融合发展,通过设立分校区的方式,解决城区学校空间不足、乡镇学校校舍空余的问题。”王大鸣建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