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环境衍生好项目——上海绿谷集团三年三个大项目落户中国药都
今年前5个月,上海绿谷(本溪)医药有限公司在高新区国税局缴纳增值税1000余万元,位居该区纳税十强之列。公司总经理赵一烈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是其母公司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设立的东北区域销售总部,“本溪市委、市政府对在中国药都建设上海绿谷项目所给予的大力支持让总部感动,这里良好的发展环境让总部下定决心要交下本溪这个‘朋友’,全面合作,深度合作,长期合作。”
与上海绿谷(本溪)医药有限公司相比,上海绿谷(本溪)制药有限公司算得上是总部投资在药都建设的一大重磅项目——总投资10亿元,占地370亩。比巨额硬件投资更加重要的是,绿谷总部将历时20多年研发成功的“靶向Aβ甘露寡糖二酸胶囊”放在药都生产——这是一个具有独家知识产权的国家1.1类新药,能够确切治疗日益多发的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对于现有治疗药物具有极强的颠覆替代性。
当上海绿谷总部因当地产业化成本过高而筹备在外市建设新药生产基地的2013年初,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到上海绿谷总部考察并发出了诚挚邀请。中国药都“产业集聚、大学为要、科技支撑、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成就让上海绿谷决策层为之心动,本溪人做出的郑重承诺更让绿谷集团董事长吕松涛下定了投资决心。这个承诺就是:“把上海绿谷的事儿当作本溪自家的事儿办!”
兼任上海绿谷(本溪)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一烈告诉记者,2013年,他仅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办完了在外地可能两年也跑不下来的上海绿谷(本溪)制药有限公司项目所有开工前期手续。他对本溪市各个审批部门推出的“保姆式”服务、引领式服务、“绿色”通道等举措尤为印象深刻。“好多手续都是并行推进的,有的部门审批文本都为我们量身定做好了,表都不用我们填。国务院这两年才开始实施下放审批权限。现在回头看,本溪当年的很多做法都是创新和超前的。”
2014年春节过后,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二访上海绿谷集团,与董事长吕松涛签订设立上海绿谷(本溪)医药有限公司的协议。当年四季度,该公司手续办理齐整,实现销售,上缴税收120万元。中国药都的第一个“总部经济”开张了。
这一年开春后,上海绿谷(本溪)制药项目一期工程也全面开工建设,当年年底8栋建筑单体封顶。记者日前在到该项目施工现场采访,只见塔吊林立,焊弧闪烁,人来车往,500多人的建设大军和数十台建筑机械正在合奏一曲大干快上的交响。赵一烈手指工地上矗立的巨大的工期倒排表。表上路径纵横,节点密布,作业量细化到每周,最终所有路径指向一个节点——2015年12月24日,届时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共11.2万平方米的一期工程将全部完工,并安装完成一条“靶向Aβ甘露寡糖二酸胶囊”生产线。
今年春节期间,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队三访上海绿谷,与绿谷集团董事长吕彦松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建设上海绿谷(本溪)生物技术公司,该公司将主要开展中药生产微波提取技术的产业化研究及生产。同时,在市政府的推动下,上海绿谷集团与沈阳药科大学签约,设立3000万元新药研发基金和连续5年每年100万元的奖学金,在人才培养、品种孵化、技术转让等方向上开展全面合作,在创新药物的研发生产方面携手同行。
“一年至少一个项目。”赵一烈笑着说:“如果明年春节本溪市政府招商团还去上海绿谷,一定还会有新项目落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